第142章 溫潤·心宿二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天文學沒有諾貝爾獎, 只有一個伊麗莎白金冠獎。
歐洲各大實驗室裏都流行這樣一個說法:“獲得天文學界的金冠獎, 便等於在茫茫宇宙之中擁有了一顆專屬自己的一等星。在三十歲以前, 以戒指與它所代表的這顆α星光譜向心上人求婚, 等同於向愛人獻上自己的名字——畢生所學與全副忠誠。”
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的科學,當屬英國浪漫主義的自然詩與唯物主義的科學哲學;十九世紀末頁,浪漫主義漸次衰滅,天文學界卻有著它獨成一脈的浪漫主義。
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來不缺少諾貝爾獎, 尤其在二十世紀初頁的原子核物理領域。
實驗室裏許多成員都忘不了,某一天盧瑟福拿著一名中國畢業生的論文走進實驗室,向眾人宣布:“此人在將來在量子論領域的成就必定非同小可。”
兩個月後,那個素凈白襯衫的中國男子走進實驗室,選擇同時學習天體物理與原子核物理。
他不過二十歲年紀,身量高闊,外表儒雅溫和的風度仿佛深海中央的水平面, 掩藏不住氣質裏的翻滾洶湧著的狂傲與孤絕。
他的二十歲似乎與所有人都不同。
這是最貪圖享樂的年紀。
旁人凡事仍舊未脫天性懵懂、誇誇其談、游戲人間;而他仿佛過早就已洗凈鉛華。
也不是所有過早成家的中國留學生都如他這樣。他教養得體, 談吐風趣,樂於助人,舉止謙和;衣著永遠熨帖幹凈, 身上永遠帶著一股讓人倍覺親切的淡淡藥草與肥皂香氣,並非不擅長交際,不似吃過苦頭, 亦不似出身清貧。
他好像從不知道, 這一切一切, 都使得他無意之中便輕松博得眾多女學生好感, 是華僑富商太太們眼中年輕有為的金龜婿。
可是只要她們稍加打聽,便會失望而歸——他在廣東老家已經有位太太。
有人曾在劍橋村見過她:臉上一雙吊梢的眼睛尚神氣活現的,別的五官卻似早已死去;若早兩年,外貌應尚算清麗脫俗,不過身形過分嬌小了些,有一雙舊時代的裹腳,故而走起路來左右搖擺,弱不禁風——不僅不會講英文,甚至不能生育。
聽起來好像實在不算什麽良配。
歐洲留學生大部分都已在國內先成了家,前來歐洲,有的攜帶妻子伴讀;將妻子留在國內的,在風俗開放的留學風尚下,幾乎形同虛設。
他卻好似是個特例。
他從不參與聚會,極少赴任何人邀約,亦不常外出游玩。最常做的事便是往返實驗室、家中與天文臺,時常在滿天星辰的夏夜,在山上一呆就是一整夜,仿佛不知星移月落,不知疲累。
有某位物理學教授十六的女兒不信他如此深愛那名妻子,曾冒冒失失、不請自來的撳響他公寓門鈴,質問他妻子究竟哪一點好。他亦不嫌來客失禮,請來隔壁鄰居太太,陪同她一齊入內參觀。
女孩對所有事物都好奇得不得了,甚至在某一秒鐘戰勝了對他的好奇。
她問:“這是什麽?”
他說:“這是中國繡花的一種。”
“是誰繡的?”
“我太太。”
她問:“這是什麽?”
他說:“這是菌子罐頭,用來佐粥。”
“哪裏買的?”
“我太太寄來的。”
她看見他書桌上壓著的,寫到一半的方塊字:“寫的是什麽?”
“給我太太的信。”
“多久寫一次?”
“每天。”
“……你有多久沒見到她了?”
“兩年零五個月十三天。”
她聞見他身上慣常有的藥草香氣,從一只精致古樸的銅爐中熏出來。她立刻就猜到它的來歷,經由誰的手,險些淚盈於睫:“這也是你太太寄來的?”
他微笑:“是。她身體不好,這是她常服一味草藥。”
少女伏案大哭,將他宣紙上半張信紙都染暈。
他一言不發。待她哭完,叫女傭為她做一客草莓冰淇淋,請鄰居太太悄悄送她回家。
友人曾對此不解,問他:“你未來倘若得到一粒以星星命名的鉆戒,你將光譜贈給你家中那位太太,她甚至都不能懂得這到底有著什麽樣的意義。”
他輕聲回答:“維持這世界的運轉有時無需如此覆雜,衛星圍繞行星,行星圍繞恒星,恒星、星雲與星際塵埃構築一個恒星系。一切看似皆有規律可循,可宇宙之謎卻不是那樣簡單。古典科學唯物論中,假設一切的前提在於默認有一個肯定的現在瞬時;而最新理論卻將這靜止的獨特的現在瞬時統統否定……在當下不存在的假定的這一刻裏,卻仍然可以假定維系兩個物體之間圍繞彼此運轉的是單一的、直線的引力。為什麽要懂得?這世上未知太多,懂得太少。未知生發興趣,興趣使人專註,專註使得專註之外一切事物都可簡化……”
似乎沒人不希望被懂得,而他卻不是。
他同妻子之外所有女性都保持理智疏離的關系,謹慎結交朋友,多年來知心友人亦只有寥寥數位。他是個最好的傾聽者,是個冷靜的剖析者,面對任何事情均冷靜自持、見解獨到。他仿佛是個站在月球上的人,永遠踽踽獨行,冷眼旁觀地球上愛恨瑣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歐洲各大實驗室裏都流行這樣一個說法:“獲得天文學界的金冠獎, 便等於在茫茫宇宙之中擁有了一顆專屬自己的一等星。在三十歲以前, 以戒指與它所代表的這顆α星光譜向心上人求婚, 等同於向愛人獻上自己的名字——畢生所學與全副忠誠。”
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的科學,當屬英國浪漫主義的自然詩與唯物主義的科學哲學;十九世紀末頁,浪漫主義漸次衰滅,天文學界卻有著它獨成一脈的浪漫主義。
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來不缺少諾貝爾獎, 尤其在二十世紀初頁的原子核物理領域。
實驗室裏許多成員都忘不了,某一天盧瑟福拿著一名中國畢業生的論文走進實驗室,向眾人宣布:“此人在將來在量子論領域的成就必定非同小可。”
兩個月後,那個素凈白襯衫的中國男子走進實驗室,選擇同時學習天體物理與原子核物理。
他不過二十歲年紀,身量高闊,外表儒雅溫和的風度仿佛深海中央的水平面, 掩藏不住氣質裏的翻滾洶湧著的狂傲與孤絕。
他的二十歲似乎與所有人都不同。
這是最貪圖享樂的年紀。
旁人凡事仍舊未脫天性懵懂、誇誇其談、游戲人間;而他仿佛過早就已洗凈鉛華。
也不是所有過早成家的中國留學生都如他這樣。他教養得體, 談吐風趣,樂於助人,舉止謙和;衣著永遠熨帖幹凈, 身上永遠帶著一股讓人倍覺親切的淡淡藥草與肥皂香氣,並非不擅長交際,不似吃過苦頭, 亦不似出身清貧。
他好像從不知道, 這一切一切, 都使得他無意之中便輕松博得眾多女學生好感, 是華僑富商太太們眼中年輕有為的金龜婿。
可是只要她們稍加打聽,便會失望而歸——他在廣東老家已經有位太太。
有人曾在劍橋村見過她:臉上一雙吊梢的眼睛尚神氣活現的,別的五官卻似早已死去;若早兩年,外貌應尚算清麗脫俗,不過身形過分嬌小了些,有一雙舊時代的裹腳,故而走起路來左右搖擺,弱不禁風——不僅不會講英文,甚至不能生育。
聽起來好像實在不算什麽良配。
歐洲留學生大部分都已在國內先成了家,前來歐洲,有的攜帶妻子伴讀;將妻子留在國內的,在風俗開放的留學風尚下,幾乎形同虛設。
他卻好似是個特例。
他從不參與聚會,極少赴任何人邀約,亦不常外出游玩。最常做的事便是往返實驗室、家中與天文臺,時常在滿天星辰的夏夜,在山上一呆就是一整夜,仿佛不知星移月落,不知疲累。
有某位物理學教授十六的女兒不信他如此深愛那名妻子,曾冒冒失失、不請自來的撳響他公寓門鈴,質問他妻子究竟哪一點好。他亦不嫌來客失禮,請來隔壁鄰居太太,陪同她一齊入內參觀。
女孩對所有事物都好奇得不得了,甚至在某一秒鐘戰勝了對他的好奇。
她問:“這是什麽?”
他說:“這是中國繡花的一種。”
“是誰繡的?”
“我太太。”
她問:“這是什麽?”
他說:“這是菌子罐頭,用來佐粥。”
“哪裏買的?”
“我太太寄來的。”
她看見他書桌上壓著的,寫到一半的方塊字:“寫的是什麽?”
“給我太太的信。”
“多久寫一次?”
“每天。”
“……你有多久沒見到她了?”
“兩年零五個月十三天。”
她聞見他身上慣常有的藥草香氣,從一只精致古樸的銅爐中熏出來。她立刻就猜到它的來歷,經由誰的手,險些淚盈於睫:“這也是你太太寄來的?”
他微笑:“是。她身體不好,這是她常服一味草藥。”
少女伏案大哭,將他宣紙上半張信紙都染暈。
他一言不發。待她哭完,叫女傭為她做一客草莓冰淇淋,請鄰居太太悄悄送她回家。
友人曾對此不解,問他:“你未來倘若得到一粒以星星命名的鉆戒,你將光譜贈給你家中那位太太,她甚至都不能懂得這到底有著什麽樣的意義。”
他輕聲回答:“維持這世界的運轉有時無需如此覆雜,衛星圍繞行星,行星圍繞恒星,恒星、星雲與星際塵埃構築一個恒星系。一切看似皆有規律可循,可宇宙之謎卻不是那樣簡單。古典科學唯物論中,假設一切的前提在於默認有一個肯定的現在瞬時;而最新理論卻將這靜止的獨特的現在瞬時統統否定……在當下不存在的假定的這一刻裏,卻仍然可以假定維系兩個物體之間圍繞彼此運轉的是單一的、直線的引力。為什麽要懂得?這世上未知太多,懂得太少。未知生發興趣,興趣使人專註,專註使得專註之外一切事物都可簡化……”
似乎沒人不希望被懂得,而他卻不是。
他同妻子之外所有女性都保持理智疏離的關系,謹慎結交朋友,多年來知心友人亦只有寥寥數位。他是個最好的傾聽者,是個冷靜的剖析者,面對任何事情均冷靜自持、見解獨到。他仿佛是個站在月球上的人,永遠踽踽獨行,冷眼旁觀地球上愛恨瑣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